天主教真褔曹桂英堂    彭淑賢   8/1/2005

在 26/12/2004 公教報第 18 版有一段小文章介 紹了多倫多曹桂英堂,即時勾起我無限的回憶,這間聖堂在我移民旅途中留下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印象,我亦見證這間聖堂的落成,在我生活在多倫多期間,差不多每個主日我都到曹桂英堂望彌撒,猶記得當時沒有正式堂址,故只能暫時租用烈治文山市區一間天主教小學的禮堂舉行主日彌撒及聚會,每個主日都需要很多義工搬檯椅,準備祭壇,調較音響及安排教友泊車等,當時我一家便參與義工工作。

我親眼目睹聖堂由一片荒涼的空地建築成一間宏偉的聖堂,中間所遭遇到的挫折、難題及爭論,使建築期一拖再拖,相信堂區的兄弟姊妹及堂區司鐸陸之樂神父是深深感受到的。聖堂由批地至落成足足經歷了九個年頭 (1993-2002),我們就彷佛看著一個難產的孕婦,衝破重重困難險阻,終於把嬰兒順利誕下,當中的喜悅,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真的要說聲「讚美主」,這是陸神父的口頭譂,亦是他口邊的名曲。

創堂司鐸陸之樂神父是烈治文山區的華人司鐸,自晉鐸以來,於港九多個堂區及天主教中小學服務,甚得學生及教友愛戴,一九九二年能操流利廣東話的陸之樂神父被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委任前來多倫多服務華人社會。 90年我住在北約克區,由於這區沒有華人聖堂,我就到街口女兒的學校St Joseph Marrow Park望彌撒,直到92年陸神父在烈治文山區成立曹桂英堂,於是我每主日就改為北上約20分鐘車程跨區到曹桂英堂參與彌撒及靈修聚會。於93年陸神父向多倫多主教申請撥地建堂,同年11月獲撥地兩英畝,於是陸神父就展開一連串籌款建堂計劃。

在加拿大生活期間,陸神父一直是我的好神師,他一直指引、支持和鼓勵我,在我一段黑暗低落的日子中,他就好像一盞明燈,在我背後發放光明,使我不再害怕,勇往向前,他更鼓勵我運用我的專業知識去融入主流社會,不要做社會的寄生蟲。小兒在陸神父的指引下,忽然脫胎換骨,由一個反叛自我的孩童,改變為一個合群及樂於助人的少年,小兒的改變,真是要多謝陸神父,陸神父的笑容、歌聲、工作精神及為我們華人解決疑難的態度,將永存我心底內。

陸神父於 1998年因病重返回意大利養病,而我亦於2000年回流返港,2002年9月22日陸神父乘輪椅返回加拿大為新堂舉行祝聖典禮,並為地庫以他名為「陸之樂堂」主持揭幕,他終於親眼看見心願成真。陸神父我衷心祝褔你在意大利老家安享晚年,早日康復。

以下摘錄曹桂英堂區網頁「建堂始末」

建堂始末   天主教真福曹桂英堂是香港前來加拿大的意大利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司鐸 陸之樂神父 於一九九二年創立 , 取命 真福依搦斯 為紀念中國殉道真福曹桂英依搦斯。 真福曹桂英依搦斯於二零零零年被教宗冊封為殉道聖人 , 堂區名稱也隨之而命名為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一九九二年 , 陸之樂神父被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委派前來多倫多服務華人社區。同年六月,陸神父去函多倫多教區主教作初步成立堂區申請。十二月六日在基督君王學校首祭彌撒。十二月十五日獲主教批准堂區命名為“真福依搦斯天主堂”,两天後, 主教府正式批准堂區成立。堂區成立初期,因為沒有正式堂址, 故只能暫時租用烈冶文山市一所天主教學校舉行主日彌撤及靈修聚會。有見及此,陸神父認為需要一間屬於華人的聖堂。

一九九三年六月 , 陸神父向多倫多主教府申請撥地建堂。 同年十一月獲撥地兩英畝(即現時的堂址)。陸神父於獲撥地後,立即展開籌備建堂工作,並於一九九七年八月委任華人則師單志廣先生為新堂則師,負責策劃新堂之設計。懐著信心和希望,陸神父為籌建新堂不遺餘力。可惜在一九九八年陸神父因身體不適,最後在健康欠佳情况下,須返回意大利休養,未能親自完成建堂大計。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江潤坤神父應多倫多主教之邀請從香港前來接替陸之樂神父為聖曹桂英堂之主任司鐸。江神父與陸神父意見一致:即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把新堂建成,他於是繼續推廣建堂計劃及籌募建堂基金。

一九九九年九月 ,萬錦市市議會批准了建堂計劃,江神父於是著手籌備組織建堂工程小組。經他誠意呼籲及邀請下,獲得十多位與建築行業和管理階層有關之教友,加入建堂小組工作。小組成員均擁有豐富之知識和經驗,他們包括土木工程師 ,電機及機械工程師,則師,律師,會計師,及建築管理人才。工程小組直接隸屬於建堂籌委會,其工作範圍乃協助建堂籌委會解决一切有關建堂工程的設計及在施工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包括提供有關技術援助,有效地控制預算,使工程能順利進行,並能按時完成。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第二期工程雖未竣工,但屬於第一期之聖堂則己順利通過市政
府各種檢驗而獲得入伙紙。江神父於是决定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首台彌撒聖祭,在二零零一年的聖誕子時聖祭亦在新堂舉行,就此聖曹桂英堂便跨越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二零零二年 九月二十二日 , 多倫多總主教親臨主持新堂祝聖典禮及堂區成立十週年慶典。